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活着》封神的7句话,渡了无数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9:04:15    


冯小刚曾这样评价小说《活着》:

“《活着》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无奈,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豆瓣评分9.4分,销量逾2000万册,被翻译并介绍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余华的《活着》凭借简洁有力的语言、悲喜剧式的叙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有人说,看了《活着》后,发现生活原来没有那么糟糕。也有人说,看完《活着》,开始放下,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部《活着》,渡了无数人。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书中堪称封神的7句话,感受“活着”的力量。


01.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生命的轮回由不得我们选择,我们来自同一个起点,最终走向同一个终点。

无论中间的那条路有何不同,我们都活在命运的手中。

既然如此,那就活出自己,精彩也好,落魄也罢,只要活着,就已经赢过了很多人。


02.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人生最重要的四条箴言:

爱一个人要先学会好好说话,很多关系都毁于不会好好说话。

爱一个人要守住自己的专一,暧昧泛滥终将害人害己。

在千千万万个选择里,选择那个你认为值得的事就够了,“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接受一切事与愿违”。

多少人行至人生顶峰却因一个“贪”字跌落深谷,做人要守住自己口袋,不眼馋他人口袋。


03.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福贵从小就没有光耀祖宗的想法,后来被龙二忽悠,一夜之间输掉了所有家产,但是他从没有想不开一走了之。

反观一夜“致富”的龙二,虽然风光了几年,可是后来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无法接受现实,最后丢了性命。

而曾经和福贵共赴战场的春生,尽管当了县长成为了人上人,可没多久就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再也没有上岸。

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个地走了,而选择“躺平”的他却是活得最久的。

面对苦难,能主动接受,默默忍受,就是最大的勇气了。


04.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杨绛曾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别人的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是以他们的人生观为评价标准。可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设定标准答案。

“勿在别人心里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里强求别人”。

生活的喜怒哀乐全在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悲喜过后,全靠自渡。


05.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福贵被抓去后一直跟随部队到处打仗,他尝遍了战场的生死与残酷。第二年,当他有机会离开时,他最想奔跑的方向就是远方的家

当我们在外面摸爬滚打,一个人穿梭于诺大的城市,独自忍受着职场的压力与心酸,唯一能让我们感到温热的依旧是家。

他们是我们的枕边人,是父母,是儿女,他们也在为生活过好每一天。

家是一盏暖灯,它始终散发着生活的力量,支撑着奔波在外的我们。


06.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理解了这句话,或许我们就不会焦虑了。很多人为了成绩、事业,甚至孩子教育而焦虑,但是这些都是活着之外的事物。

人活着,就是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与压力、苦与乐、平庸和睿智。不论命运给我们发了什么“牌”,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都能打好这副“牌”。

当我们明白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着本身,我们便能放下比较和欲望,让自己好好活下去。

其实,能好好活着真的很难。有些人为了各种欲望忽视了健康,影响了心情,结果发现一切皆空,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皆为了活着,不要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忘了活着的初心。


07.少年去游荡,中年想觉藏,老年做和尚。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这句话也是余华对福贵一生的总结。

少年时,福贵浑浑噩噩,没有人生目标,从富家少爷变身贫穷农民。中年时,福贵为了自己的小家努力奋斗,尽管生活一再受到重创,依旧乐观地活着。

老年时,他独自一人,身边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他走到人生尽头,可他却无欲无求,安心从容,乐得自在。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各自的使命。就像辛弃疾说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接受当下,过好当下,人生便无所憾了。

写在最后

《活着》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苦难史,但是余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带给读者悲伤的同时,总能给人以感动和希望。

王阳明说:

“只要心中有光,苦难的土壤中也能开出花来。”

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可是当我们能从苦难中走出来,汲取力量,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光,照亮明天的路。

当你坚持不下去时,就看看《活着》吧,它一定能为你带来生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