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李现“打鸟”火上热搜!想不想拥有同款体验?云南绝对能满足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31:00    

摄影爱好者使用长焦镜头

远距离拍摄鸟类俗称“打鸟”

近日,

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

“打鸟作业”,

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全国各地文旅也纷纷“喊话”,

推荐起了自家“打鸟”好去处。


云南凭借着独特的

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鸟类资源,

成为国内外观鸟和鸟类摄影的天堂。

在昆明大观公园,

一群“打鸟”爱好者

正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


一大早,昆明大观公园已经热闹起来,在一处树林深处,一只通体呈蓝白色的海南蓝仙鹟引起了数十位“打鸟”爱好者的注意。


“打鸟”爱好者 曹六一:“拍鸟有个特色,眼明、手快,要抓住瞬间。”



今年85岁的曹六一,从拍人像转到拍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在他看来,“打鸟”的基础源于爱和尊重。只要有对自然的热爱,有一份好奇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位拍鸟人或者观鸟爱好者。



“打鸟”爱好者 曹六一:“我们‘打鸟人’通常说的‘鸟运’,今天运气好,我就拍到了,运气不好有时候白白跑一趟,也无所谓,反正是身心愉快、陶冶情操就可以了,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像我这么大年纪,力所能及地该怎样拍就怎样拍。”



“打鸟”有十年的郭黎明告诉记者,他用镜头捕捉了648种鸟类的灵动瞬间,其中仅在昆明便记录了250多种鸟类。


昆明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走进大自然,观鸟、赏鸟、拍鸟。不论是市内还是滇池沿岸湿地,无论有没有长枪短炮,大家依然可以去到一些城市公园,记录鸟类迁移的过程,或是它们多姿的形态。




“打鸟”爱好者 郭黎明:“主要就是在滇池周边,市内的公园里面都是鸟类经常活跃的地方。我们今天来的大观楼的南园,世博园、金殿、黑龙潭这些都是我们‘打鸟’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两天就是黑短脚鹎来得比较频繁一点,然后还有昆明常见的黑喉红臀鹎、黄臀鹎、黑水鸡也在育雏了。”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称,鸟类种类繁多。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做客春城,其中不乏彩鹮、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



“打鸟”爱好者 王刚:“咱们昆明,整个云南都慢慢更生态了,以前好多鸟都慢慢回归了,在咱们云南拍鸟的话,可以说在我们全国来讲,是拍鸟最棒的一个地方。”




如何文明“打鸟”?

如果对鸟类拍摄产生好奇,可以这样做

■ 观鸟

观察鸟类,需要一个便携望远镜。如果是观察平常的林鸟,就用双筒望远镜,如果观察飞得很远的鸟类,如去野鸭湖观察水鸟,就用高倍单筒望远镜。

■ 记录观察到的鸟类

观察记录当天看到了哪些鸟种,需要一个记录本和一本鸟类图鉴。

■ 拍鸟

需要相机、镜头、三脚架等。建议初学者,一般情况下手持,可增加拍摄的灵活性。拍鸟要去户外,可以戴个帽子、背个背包。

“打鸟”要注意

■ 保持距离,避免干扰

观鸟及拍摄野生鸟类时应注意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大声喧哗、追逐鸟类和使用闪光灯等行为,以免对鸟类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 抵制“诱拍”“棚拍”行为

应去观察和记录在自然环境中的鸟类,各种形式的“诱拍”和“棚拍”行为会增加鸟类意外伤亡的风险,投喂食物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自然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行为,威胁鸟类的生命安全。

■ 不做干扰鸟类正常繁殖的行为

不要破坏鸟巢、暴露巢址的拍摄和观察,在鸟类繁殖期要注意远离鸟巢及雏鸟所在区域,防止对鸟类繁殖行为造成严重干扰。

■ 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打鸟”

选择合适的观鸟地点,遵守公园、保护区等场所的管理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禁止破坏树木、花卉等行为,不乱丢垃圾,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观鸟和拍摄鸟类时要注意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前往其他地区观鸟和拍摄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观鸟人。

记者:刘语嫣 王杰

编辑:许婕羽

责编:董燕萍 王云

主编:赵琨

终审:梁琦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