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意见,“三个聚焦”加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7:35:00
青岛出台《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6.5%左右——
“三个聚焦”加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日讯 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是青岛海洋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海洋优势,青岛对海洋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现代海洋治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等文件,形成了“1+8+10+20+N”工作体系,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推动青岛海洋发展的有力抓手。
其中,作为青岛海洋下一步发展的总规划和路线图,《意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要发挥统筹推动海洋发展的指导作用,聚焦三个方面发力。
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紧扣青岛海洋发展的目标定位,从规划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治理等9个领域提出31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未来三年青岛海洋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比如,近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近三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均在6%以上,总量位居上海、天津之后,列全国第三位。山东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一核引领”的作用,青岛提出在全国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这个“引领”首先要体现在青岛的海洋经济实力上。因此,《意见》以进位争先为目标,经过科学分析,提出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需保持在6.5%左右,到2027年能够与天津比肩、向上海靠近。
聚焦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从全国乃至全球来看,现代海洋城市的首要特点就是科技领先、产业发达。《意见》的31项工作任务中,与科技和产业相关的有14项,占比接近一半。比如,为了实现“科技领先”,《意见》在增强海洋创新策源能力方面,提出要集聚全球海洋高端人才,2027年全市海洋人才在全市人才占比要力争达到20%左右;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1000家以上;构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贯通体系,组织实施海洋关键技术100项以上。
再如,为了实现“产业发达”,《意见》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明确了“4+4+2”海洋产业体系,体现了青岛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路。在此基础上,青岛进一步探索丰富实现路径:在现代渔业方面以水产种业和现代海洋牧场为发力点;海洋装备产业通过央地合作模式,着力吸引产业链高价值环节落户青岛,完善产业链条;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将突出生命健康主题,提升海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高值化开发水平;海洋新能源产业要加快推动女岛绿色能源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海上风电项目零的突破;深海开发产业要抢占深海采矿产业赛道,吸引深海开发领域央企和机构在青布局;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将突出海洋人工智能主题,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聚焦海洋大项目平台牵引。年初,全市召开了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助力《意见》贯彻落实,市委海洋委办印发了若干配套保障措施,从引领性创新平台、标志性重大项目等方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意见》配套措施提出崂山实验室、深海三大国家平台、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等10大创新平台建设路径、重点任务和定期联系机制;实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大制约项目推进瓶颈问题的解决力度,以国信养殖工船、三峡深远海风电、中船712所海西湾基地、修正海洋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青岛还将探索实施“项目+人才”专项行动,加大涉海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导向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力度,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互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