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多元管理财富 不做“月光”一族——“90后”生活新观察之理财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12:00    

刘女士购买金饰

崔宁咨询理财项目

  “现在的利率是多少,投资金条价格多少,麻烦给我介绍一下……”2025年3月27日,左女士在工商银行府西街支行咨询理财事宜。从客服经理口中,左女士得知近日金价虽然一直呈上升趋势,投资的回报可能高于存款,但考虑一段时间后,她觉得还是储蓄稳定,于是果断将十万元存了三年定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理财,告别“月光”,迈出财富管理的第一步。与上一代人相比,年轻人理财呈现出稳健与个性并存的新趋势。他们既注重财务安全,避免盲目跟风,又渴望通过理财实现保值增值。这种独特的理财风格,既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理性规划,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品质的个性化追求。

  稳健为先 理性投资成主流

  “以前理财,我基本上不考虑国债,现在却觉得挺‘香’的!”3月27日,崔宁在手机上打开自己购买的电子国债后高兴地说道。

  崔宁表示,因为选对了职业赛道,这些年个人财富快速积累。2023年,她重金购买了一只建材股票,却没料到栽了跟头。此后,她更青睐期限长的产品,认为提前锁定收益更加重要。“电子国债有保障,利率比定期存款高,一年还能领一次利息,把钱放这里我很安心。”崔宁说道。

  在投资领域,强调稳健,并非崔宁一个人的想法。我市不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3月初,有很多年轻人对国债也表现出偏爱,无论是储蓄国债还是电子国债,都希望入手一些。在经历了股票市场波动后,记者发现,年轻人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稳健型理财产品更受到他们的青睐。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国债等低风险产品成为他们的入门首选。同时,年轻人也特别注重学习金融知识,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参加工作三年的郭珍分享了她的“存钱妙招”——“12张存单法”,即每月在银行存入一张存期为一年的存单,从第13个月开始,取出一年前已到期存单的本金和利息,并连同当月需存入的金额继续存入一张新的存单,以保证手头固定有12张存单。当需要用钱时,可取出近期存入的存单,以避免损失利息。“一方面存单没那么容易取出钱,可以促使我强制存钱;另一方面,手上握着12张存单的确很有成就感。”郭珍表示,这种方法存钱很容易“上瘾”。

  个性多元 投资方式花样多

  除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年轻人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基金定投、股票投资、黄金投资等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此外,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尝试数字货币、NFT等新兴投资领域,展现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冒险精神。

  2024年毕业的小李,去年8月从父母手中拿到了多年积攒下来的十万元压岁钱。作为年轻一代理财爱好者,她把大部分钱都放在了余额宝和债券基金。“现在每天收益大约30元,基本能覆盖日常饮食开销。如果一天花的钱比利息还少,就会更开心。”小李说,自己攒钱的目标一开始是出门旅游看世界,现在则是想买套房,拥有一个自由小屋。

  除了基金定投,不少年轻人通过股票投资为“口袋增米”。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相关股价随之水涨船高。“90后”股民赵先生在正月初二观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后,认为影片票房潜力巨大。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他瞅准时机,果断入手相关行业股票,并于2月13日卖出,最终获利6万余元。

  说起理财,31岁的刘女士坦言自己的理财方式多样,“股票、基金、投资金条,哪个回报率高,我就投哪个。”对于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投资策略,刘女士语气中满是得意。她提到,自己曾在前些年以每克407元的价格购入金条,如今每克已上涨300多元,虽然近日下跌,“但收益相当可观,我很满意。”

  留下“底牌” 今后生活更从容

  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表示不愿意被贴上“月光族”和“消费主义”的标签。在理财观念和人生态度上,年轻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年轻人的理财意识和技能正在增强,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理财提供了更多便利。生活中,各类理财App、线上投资平台层出不穷,操作简单、门槛低,满足了年轻人随时随地理财的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理财服务。

  通过网络,很多年轻人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理财知识。他们学会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并开启了“用钱生钱”的实践。在媒体行业工作的晓琴表示,社交媒体中各类自媒体会分享理财经验。“短视频、播客、图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理财知识,既不枯燥,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不愿“啃老”、追求生活独立自主,也是年轻人越来越关注理财的原因。刚毕业不久的白杰直言,自己不愿成年后仍向父母伸手要钱,希望通过理财增加收入,减轻生活负担。“我省吃俭用把打工的钱攒起来,通过资产管理让钱生钱,很有成就感。”他说。

  对于理财,张鑫表示是为了以后生活更加从容。“如今年轻人更加现实,为了保障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留下‘底牌’。”张鑫说道,“有了钱才有拒绝的底气,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量力而行 树立正确理财观

  从事金融领域工作多年的米女士表示,年轻人与日俱增的投资意识,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从小身处的信息环境息息相关。“他们对新鲜信息反应更敏感,也愿意尝试,因此更容易接受形式多样的理财渠道。”

  对于年轻人投资理财,米女士建议:首先要注意信息甄别,切忌盲目跟风;其次要端正心态,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至少要有中期规划,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收益率。“年轻人需正确认识自身收入,理财资金不要超出承受范围,这样即使出现亏损,负面影响也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看眼前收入和消费水平,要学会预判未来。”米女士强调,只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制订合理计划,不断提升认知并量力而行,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记者 张慧 文/摄 太原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