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打造“三个空间”让党群服务阵地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 党群阵地在身边②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3:06:00
编者按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主平台,是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汕头连续开展4轮“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基础建设水平,改善群众办事活动环境。同时,面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深入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行动,积极整合辖区内资源力量,构建党群共享、功能相融的服务格局,努力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
你是否留意到,身边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展现出崭新形象?即日起,南方日报汕头观察、南方+推出《党群阵地在身边》系列报道,聚焦汕头各地如何全面建强用好激活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拓展功能服务的更多可能性,敬请垂注。
潮汕手钩花、剪纸、制香囊、投壶游戏、中药材辨识……近日,在龙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别出心裁的体验活动和小游戏趣味满满,大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年轻的家长感慨道:“孩子第一次接触潮汕非遗,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党群服务阵地好不好,不在于外表建得多么华丽、光鲜,而要看是否能真正回应党员群众所想所需。
近年来,龙湖区以汕头市“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为契机,推动33个位置偏僻、面积狭小、服务弱化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标准化功能化升级改造,以12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延伸向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N个党群服务站,构建形成“中心+站点”的“125+N”党群服务矩阵。去年以来,龙湖区深入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推动各村(社区)党组织聚焦群众需求,因地制宜谋划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在“龙湖视窗”开设“党群连心,服务同行”专题,逐月发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预告和活动回顾,确保“月月有计划、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引领带动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人心所向的服务场所。
●便民服务空间
链接资源因地制宜开设多元服务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龙湖区着力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优化服务,不仅把党群服务中心“面子”做好,更把“里子”做实。围绕加强阵地功能化建设,各中心和站点聚焦“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重点对象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帮困救助、长者饭堂、健康义诊、送药上门、助残关爱、心理咨询、文化体验等服务,让党群服务阵地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义医义诊已成为龙湖区各社区常态化举办的便民服务活动。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每天中午,金霞街道金珠社区长者食堂都会有一群志愿者在忙碌着,他们根据预订情况为就餐老人送上套餐,还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这是我们推行的一项惠民服务,主要是帮助社区一些生活不便的老年人解决个人就餐问题。”金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伟说,该社区立足“一老一小”群体人员多的实际,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场地,开设图书阅览室、国学讲堂、心理咨询室、老人弦乐室、健康驿站等,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作为城市中心区,龙湖区在搭建好群众“家门口”服务阵地的同时,还在小区、核心商圈、综合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延伸布局40个党群服务站,不断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建设一个、辐射一片,打造为民服务新地标。
除了为志愿者、外卖员、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提供歇脚地,还依托商圈商户、小区物管等资源举办政策宣讲、读书沙龙、红色观影、公益演出、义诊义剪、消防演练等主题活动,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温馨家园。

龙湖区持续推动更多市、区优质非遗项目下沉到基层。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为进一步做实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龙湖区委组织部积极推动建立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张清单”。
按照服务有精度、有准度、有温度的思路,指导各村(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摸清群众最期望的服务事项,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各村(社区)依托党建联建、“双报到双服务”等工作机制,链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单位、结对单位,招募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成为社区“合伙人”,盘活人力、场地、文化等各类资源和服务力量,共同建立“社区资源清单”;村(社区)党组织进行供需对接后,统筹开设特色项目或常态化举办活动,通过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服务项目清单”,为辖区内群众提供精准、优质、便捷服务。
据统计,2024年以来龙湖区全区125个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居家养老、道德讲堂等特色服务33类,共举办服务活动2709场次,惠及群众超9万人次。
●群众说事空间
“有问题到党群服务中心找村干部”
在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中,龙湖区委组织部紧扣基层治理工作需要,引导村(社区)党组织围绕让群众“说事有渠道、议事有去处、主事有平台”,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反映问题、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党群议事协商平台,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回应群众利益诉求、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力争把各类风险防范化解在源头。
以翠英社区为例。该社区建立“小事简议、快事快议、难事众议”议事协商机制,社区党委书记每周都会在党群服务中心接访群众,听取协调居民反映的大小事。自该制度建立以来,翠英社区已累计为民解决邻里纠纷、卫生整治、物业管理等问题40多件。
“一开始,物管公司来居委气冲冲地说要退出小区,那怎么行,群众生活谁来保障。”新津街道翠英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少玲说,物管退场,治安、消防、二次供水、公共用电、环境卫生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群众生活及出行。
黄少玲说,起初部分业主要求物管退,部分业主要求物管留,物管说经营困难要撤,居委要同时做三方的工作。前前后后开了协调调解会议十几次,还要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近期,在翠英社区党委的积极协调下,小区物管与业主代表完成协商,取消了撤场,这个调解长达半年的纠纷总算告一段落。
龙湖区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搭建“书记连心日”“金邻议事厅”“党群夜话”等工作载体,配套设定每月或每周固定日期开展群众接访、议事协商,以及统筹村居群众、物管企业、村(居)委会等利益相关方,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架起党群沟通桥梁,在群众中营造“有问题到党群服务中心找村干部”的良好氛围。
“除了引导村居干部通过日常走访群众收集意见,我们还积极推动各村(社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这一阵地,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回应调解群众利益诉求。”龙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比如,珠池街道金涛社区针对辖区内金涛庄西区一栋居民楼加装电梯问题,依托“金邻议事厅”组织业主、物管、施工方等利益相关方先后召开15场协调会,促成事项顺利落实,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有效化解了矛盾,获得群众好评。
●结对共建空间
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做实服务群众工作的同时,龙湖区还注重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思路,探索实行社区“合伙人”、积分制管理等基层治理新模式,配套建立“党群服务超市”,充分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成为‘合伙人’可获得优质的空间平台、多元的宣传途径、丰富的社交网络……”近日,为动员符合社区发展治理需要的组织、团体、个人等各类主体,以人力、技术、智力、资金、场地等资源参与社区共建发展,为居民提供普惠性服务,实现社区治理与社会力量的互惠共赢,龙腾街道天禧社区发出社区“合伙人”招募令,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天禧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运营,采取“阵地共建、力量聚拢、资源共享”三措并举,探索采取“商企引入+公益反哺”运作模式,与辖内企业签订居企共建协议,广泛征集招募社区“合伙人”,实现各类资源、服务、力量有效整合利用,不断探索服务居民群众的“最优”路径,助力有社气社品的现代社区建设。
如社区党委建立以募捐赞助、困难救助、爱心资助等为主的社会资源库,与汤臣国际设计等8家企业或单位签订居企结对共建协议书,与华润万象汇等6家企业联合成立志愿服务小队,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试点打造“党群服务超市”,设置阶梯式奖品兑换清单,引导共建单位和党员群众主动认领清单,提升党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天禧社区是龙湖区注重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村居治理的实践缩影。
2024年以来,龙湖区分2批共选取20个村(社区)试点积分制管理模式,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立“党群服务超市”。
由村(社区)党组织主导制定积分管理制度,约定积分项目,设定“实物+精神+服务”的积分兑换奖励方式,以户为单元发放积分存折,统筹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共建单位等不定期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群众通过参与固定积分项目或志愿服务积攒积分,凭积分到“党群服务超市”兑换粮油、茶具、文创等日常用品和洗车、家政等服务。
“积分排名靠前的通过发布荣誉榜通报表扬,用品行‘小积分’汇聚治理‘大能量’,发挥正向激励的积极作用。”龙湖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积分制管理实施以来,20个试点村(社区)累计举办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300次,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加活动1300余人次。
■一线实践
龙湖区启动“医”心惠民“遗”脉相传系列活动
统筹资源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
4月11日上午,汕头市龙湖区龙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艾草的清香与潮汕手钩花的毛线交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龙湖区“医”心惠民及“遗”脉相传系列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活动由龙湖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卫健工委共同主办,龙腾街道党工委和津海、天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办,中医专家、非遗项目传承人等志愿者,通过义医义诊、手工艺体验、健康讲座等形式,让辖区近300名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医传统文化和非遗的生命力。
潮汕手钩花、剪纸、制香囊、投壶游戏、中药材辨识……上午9点,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已人头攒动,别出心裁的体验活动和小游戏趣味满满,大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启动仪式在一段八段锦中拉开了帷幕。12名社区居民在悠扬的音乐中完整地做了一套八段锦。八段锦不仅能舒展筋骨、缓解疲劳,更是有活血通气之作用。不少居民还用手机拍摄下来,准备日后在家里锻炼使用。

在龙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制香囊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听说今天有中医大夫坐诊,我特地来瞧瞧老寒腿。”在中医疗法体验区,72岁的居民肖阿姨在中医疗法体验区体验针灸,约20分钟后,她笑着说:“感觉走起来轻松了不少。”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针灸,我被它的神奇效果深深折服。这种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式,太不可思议了,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社区居民谢女士说,刚扎上去就像被蚊子叮了一口,慢慢有经络和肌肉被牵引到的感觉,经过简单的治疗,颈椎和“鼠标手”都轻松了不少。
一墙之隔的智能中医设备体验区。面诊、舌诊、脉诊……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一台机器全部搞定,2分钟就能出体检报告,中医自助终端大受欢迎,不少居民排队体验。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AI能看得准吗?”带着一丝疑虑,居民陈先生现场体验了一把。按照屏幕上的提示,他面对摄像头拍照,并伸直舌头展示舌苔,再将手放在感应区。AI在读取面诊、舌诊、脉诊、问诊的相关数据后,立即生成体检报告。“想不到它分析得还挺准!”陈先生说,它分析湿热,自己最近口干口苦,症状得到印证。
在非遗体验区域,幼儿园亲子家庭在剪纸、手钩花活动中感受文化魅力。“把钩针穿过去,再勾回来。”在钩花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了钩花的基本针法和制作技巧,一根根彩线在指尖穿梭,一条条可爱的钩花手绳逐渐成型,感受潮汕传统手工魅力。有家长感慨道:“孩子第一次接触潮汕非遗,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今天的活动,是龙湖区‘医’心惠民及‘遗’脉相传系列活动的首场。”龙湖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系列活动还通过市“双百干部双向锻炼助推‘百千万工程’”行动龙湖队和市“百千万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团链接市级资源,推动市、区两级优质中医药资源、非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文化体验。同时,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持续增强党群服务阵地在党员群众心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每一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温馨家园。
接下来,该系列活动将会以轮流举办和寒暑假公益班的形式,在各试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持续推动更多市、区优质中医药资源和非遗项目下沉到基层,各试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优势,让系列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一针一剪传的是文化记忆,一草一木养的是社区温情。当古老智慧遇见现代社区,传统文化的根脉,正在城市毛细血管中悄然生长。
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汕组宣 汕龙组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