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彝寨深处的平安守护者:彝海派出所“四位一体”化纠纷 便民举措暖民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4:00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实习生 姚媛媛

3月末的四川冕宁彝海,冬日暖阳倾洒在湖面,波光粼粼。从景区出发,驾车约10分钟,就到了彝海派出所。据了解,今年以来,彝海派出所共办理业务360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8.9%。

彝海派出所民警开展巡逻防控

“四位一体” 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

彝海派出所成立于1996年,承担着6个行政村、2万余人的治安管理工作。全所现有5名民警、10名辅警,辖区彝族人口占比高达99.8%。

记者注意到,这个距离冕宁县城几十公里的派出所,院内保留着传统的猪圈、鸡舍和鱼塘,保持着一种自给自足的质朴生活方式。在这里,民警们以朴实的警风将“枫桥经验”落地生根,融入彝寨的独特文化之中,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彝海派出所联动村干部、驻村辅警、“家支”,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对矛盾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我们这边工作基本上就是以调解为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情况下,派出所就会联系“家支”来帮忙调解,“家支在族里德高望重,也明事理,我们处理纠纷一般先跟家支达成共识,再借其之口对群众进行疏导。”

阿普阿玛服务窗口

极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彝海镇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彝族聚居区。彝海派出所购入了彝汉翻译器,并在“阿普阿玛服务窗口”(“阿普阿玛”在彝语中是“爷爷奶奶”的意思)为群众提供翻译服务。

在窗口旁边的小盒子里,还贴心准备着结婚迁入、变更姓名、购房入户等多种业务的“便利小签”,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在纸条上清晰陈列。“村民来办理业务,如果不清楚流程,或者记不住要点,我们就抽一张小签给他们。他们带回去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拿着去问其他村民。这样就能让他们少跑路,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彝海派出所教导员胡林成说。

警务室里,仪容镜后的几件便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给村民们办理二代身份证准备的衣服,他们有时穿的彝族服饰不符合拍照的要求,我们就备了一些衣服供他们使用。”沈勇告诉记者,除了便衣,医药箱、饮水机、反诈宣传册等也常备在警务室里。

彝海派出所民警为受困人员送食物

近年来景区安全事故零发生

每年的12月份到来年的2月份,是彝海派出所最忙碌的时段。108国道每天过往车辆超千辆,其中大型货车居多。

彝海派出所所长沈勇回忆起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去年大雪封路,一辆货车打滑侧翻到沟渠里。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但幸运的是,附近有一个施工队。我们迅速协调,用施工队的装载机将货车打捞上来,所幸司机只是受了点擦伤。”

冬季大雪封山时,道路险情频发。彝海派出所迅速行动,对危险路段果断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全力守护道路安全。民辅警们顶风冒雪,铲盐除冰,便民窗口备好热水,为来往的司机与乘客驱散冬日的严寒。

夏季则是旅游旺季,彝海景区每年游客数量可达到十几万。为了保障景区的安全与秩序,派出所会安排民辅警围绕景区重点部位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疏导交通、维护治安,两天一次地进行巡逻防控,多年来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