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视频|央美师生走进江门,探寻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生命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0:17:00    

最近,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又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近百名师生,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开展开平碉楼建筑群和古村落测绘调研,还到塘口镇裡讴小学开展墙绘及美育课堂活动。

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的一部分,对深化“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助力江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有重要作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傅祎介绍,这两周,师生对塘口镇的侨乡建筑进行测绘和资料留存,在社会大课堂中见物、见事、见人,以年轻学子的专业眼光观察、总结、呈现当地的建筑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团队与裡讴小学学生合影。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众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更是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的一个生动例证。在这里,华侨文化、世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相互交织融合,民宿、酒店、餐饮、研学、文创等产业集聚发展。这样一个充满底蕴和活力的侨乡小镇,无疑为央美学子的实践课程提供了广阔舞台。

连日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师生团队实地调研和测绘塘口镇的多处侨乡建筑,探寻这些建筑的“生命密码”。小至建筑的用料、工艺、结构、风格,大至建筑背后故事、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师生在实地测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塘口的熟悉,也为这片土地着迷。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范尔蒴表示,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独树一帜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村落有很大区别,因此,开展碉楼建筑群和古村落测绘调研工作对学生有很大帮助。他还透露,本次活动的相关成果,将用于在北京举办相关展览。

“这里的风景非常好,有很多融合中西文化的独特建筑群。这些在100多年前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楼,在中国非常少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王小红认为,长期生活在当地的孩子可能对碉楼习以为常,但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从2000多公里外而来,能够基于艺术思维挖掘环境中的美,并把这种美传播给孩子们,让他们能了解家乡文化的美育价值。为此,团队在4月28日到裡讴小学开展美育课堂活动,为孩子们讲解碉楼文化和指导碉楼绘画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为裡讴小学学生讲解碉楼。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指导裡讴小学学生绘画。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在美育课堂上,裡讴小学五年级学生方晓峰用黄色、蓝色、红色等明亮的色块为碉楼画作上色,让现实世界中灰蒙蒙的碉楼有了鲜艳的新衣。方晓峰说:“我之前不觉得碉楼有什么特别,但是听了老师的课之后,认识到碉楼的价值。老师还鼓励我们大胆创作,所以我想画出不一样的碉楼。”

方晓峰的画作让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大四学生苑紫萱很惊艳,在美育课堂上,她还见到了很多优秀的画作。她提到,美育课程会鼓励孩子们拓宽思维,发挥想象力。

除了开展美育课堂,中央美术学院的团队还在裡讴小学创作了多幅侨乡文化主题墙绘,用画笔勾勒出开平的碉楼文化、红色文化、侨批故事、非遗民俗等,以“微改造”带来校园环境的“大改变”,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进行墙绘创作。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进行墙绘创作。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范尔蒴还提到,此次活动得到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以及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的大力支持。基于此,学院将以开平为基础,在整个广东省开展为期数年的民居研究、古村落研究以及艺术赋能乡村活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来到开平塘口开展碉楼建筑群和古村落测绘调研,最终会形成高质量的作品和成果。他们将以艺术的形式,把侨乡文化、华侨精神带到中央美术学院,带到北京,甚至会带到全国、全世界,这就会使我们的‘双百行动’成效更上一个层次,对开平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广州航海学院海运学院党委书记、开平市“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队长、开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张海波表示,接下来开平市“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将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保持良好联系,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他们征求开平乡村规划、美化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撰文:叶芷晴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杨兴乐

【作者】 叶芷晴;杨兴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