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人手记》出版 以个人视角切入时代变迁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6:24:00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独特的书,是一本带着个人记忆温度的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弹幕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人手记》以个人视角切入时代变迁,讲述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学年为标志,回忆了一个80后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苦乐交加的成长经历。出身于农村,虽然有广阔的田野和自然可以亲近、嬉戏,但是无法逃避的田间劳作很快就结束了作者懵懂的幼年时期;他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开始了苦读的少年时期;直至考上大学,经历头角峥嵘、迷茫彷徨的青年时期……1984—2003年不仅是作者成长的2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许多新事物、新潮流涌现了又消失了,通过作者的回顾,我们可以重温被遗忘的过往。
1位叙述者+50位读者点评的“弹幕”模式。50位读者以手写批注的方式,插入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受,不同时代、年龄、身份的人在纸上展开对话,形成了“弹幕”式的交流互动。

这是一部以时间为顺序、以叙述+点评的模式书写的叙事散文集,以个人视角切入时代变迁,讲述80后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在作者的叙述之外,50位读者以手写批注的方式,插入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受,有回忆,有追问,有调侃,还有共情,不同时代、年龄、身份的人在纸上展开对话,形成了“弹幕”式的交流互动。书中不仅有剪报一样的拼贴小图片,还有多位画家的绘画作品,加上彩色跳跃的“弹幕”,整本书充满了温情和趣味。
书中除了作为主要叙述者的作者,还有一个由50位读者组成的“时光点评团”。点评团成员年龄跨度达半世纪,从50后到00后,他们的点评有的是人生经历的回顾,有的则是不了解情况的好奇发问,或者是跨越时空的共情。弹幕形式的点评、对话,让整本书不再是一个人的记忆,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一个个普通人真实的体温。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薛易,本名王学义,济南人,现居青岛。历史写作者,著有《大唐诗人行》《刀头上的绝响》;一飞,本名李光鹏,济宁人,现居青岛。媒体人、设计师,著有《这里是青岛》《这里是济南》。
薛易在《自序》中写道:“这本书就是一次比较吃力的回忆尝试。其中的部分文章,我从2007年就开始动笔。2019年,我和一飞计划出版这样一本书。本书采用的是‘1+50’的形式,内容主体是我以第一人称写的自己所经历的1984年到2003年的时代变迁。1984年,我4岁,刚刚记事,上了村里的育红班。2003年,我23岁,大学毕业,户口从农村迁入城市。那年农业税也有了明显的松动迹象,全国所有省份正全面展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后农业税取消。说起来,这也是一种以个人视角切入时代变迁的尝试。一飞参与了全书的策划、编写和设计等工作。书中还有50位出生于不同年代、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有的年近七旬,有的仍是小学生,通过点评我写的内容来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与感受。真心感谢这些朋友。我知道,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自己包裹起来,连交流似乎都成为额外的负担,更遑论公开倾吐内心。所以,里面的字字句句、点点滴滴,我都铭刻在心。这是我们共同书写的关于‘1984——2003’的故事。书中也做了相应留白,读者朋友可以将自己的点评写在上面。”

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蔡东的推荐语中说:“用碎银子般的语言徐徐讲述社会变迁和个人记忆,留存一代人的真实体温,平凡的人物在烟火岁月的褶皱中显影。”
非虚构作家袁凌说:“这是一代人成长记忆的遗存,虽年代有别,于我仍颇多会心动容处。全书采用弹幕和拼贴的交互文本,突破了个人经验的局限,是非虚构领域有益的探索。”(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