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多图|探访张榕轩纪念馆:客都往事 侨商情怀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3:17:00
(探访张榕轩纪念馆:客都往事 侨商情怀,时长共2分12秒)
临近五一劳动节假期,松口镇南下村的幹荫堂——著名爱国侨商张榕轩的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2015年,张榕轩的曾孙张洪钧夫妇筹款1200多万元对张榕轩故居进行修缮。
在张榕轩纪念馆入口处一侧的房屋内,南下村委会干部赖婷渊正在打扫刚刚装修好的长者饭堂和党员驿站。南下村60岁以上老人有近800人,党员一共102名,将长者饭堂和党员驿站设置在人文底蕴深厚的张榕轩纪念馆,为南下村居民带来更加丰富充实的生活体验。

张榕轩纪念馆内的党员驿站。
1851年,张榕轩出生于嘉应州松口堡,青年时期因家族经济困顿辍学经商。1872年,他只身赴南洋谋生创业,并得到爱国华侨张弼士的赏识。张榕轩与弟弟张耀轩共同打拼,从垦殖业起步,辗转多地发展事业,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垦殖、金融、地产、航运等领域皆有建树。

张榕轩纪念馆人文底蕴深厚。
事业成功后,张榕轩、张耀轩兄弟选择回报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十分热心。他们在异国他乡兴办敦本学校,修建中华学校校舍,实行免费教育;捐资建造“济安医院”,实行免费医疗;购买土地设置义冢,安葬在异国他乡逝世的同胞,还资助经济困难的华侨回国。

张榕轩的一生,是客家华侨爱国爱乡的生动缩影。
张榕轩身处南洋,却始终心系故土。1903年,他进京觐见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兴建潮汕铁路寻求政府最高层的支持。1904年,潮汕铁路公司成立,张榕轩出任倡建首总理。两年后的1906年10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干线全部竣工,同年11月25日正式通车。北起潮州西门,南迄汕头,潮汕铁路全长39公里,为改善潮汕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潮汕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张榕轩纪念馆布置完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除了实业救国,张榕轩还以文化传承为己任,捐资4000银元作为松口公学的建校费用,独资出版宋明至清末嘉应历代名人诗选——《梅水诗传》及续集十三卷,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留下宝贵财富。

张榕轩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
和许多海外华侨一样,张榕轩也期待落叶归根。
回到家乡松口镇南下村后,他出资修建大屋,经过十余年,终于在1910年将这座三堂五横一围龙的客家建筑修建完毕。这座大屋的管理人员赖成告诉记者,1911年张榕轩逝世时,未能给新建的大屋取名,本地人习惯称为“大张屋”。

张榕轩故居占地面积约4350平方米。
2015年,张榕轩的曾孙张洪钧夫妇筹款12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张屋进行修缮,根据张榕轩在族谱上的名字,将此地取名为“幹荫堂”,并布置了张榕轩纪念馆。2018年3月,张榕轩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使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位爱国侨商的家国情怀。

张榕轩故居“幹荫堂”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
张榕轩的一生,是客家华侨爱国爱乡的生动缩影。他们背井离乡,在海外闯出一片天地,又回归故里,以实业报国、以公益济世、以文化传家,诠释了家国情怀与客侨精神。
如今的南下村,柚花飘香,山歌袅袅,既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和客侨精神在延续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记者 刘明心
图:记者 杨斐君
【作者】 刘明心;杨斐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