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丨乡村“美颜”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3:24:00

乡村“美颜”记
四月的泾川县红河乡田赵村,群山砥荡、绿树成荫,白墙青瓦、潺潺流水,郁郁林木、古朴凉亭,穿梭其间,扑面而来的满是清爽。不仅是田赵村,如今在泾川县每一个村庄随意打卡,都能看到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这一切均得益于泾川县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五清五提升”行动。今年以来,泾川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抓落实,乡村“颜值”越来越美。
精心编制“施工图”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为了让乡村“颜值”靓起来,该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工作实际,在全县开展了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治脏乱,清垃圾粪污,提升干净程度;治违(危)建,清残垣断壁,提升整齐程度;治污水,清河渠沟塘,提升清洁程度;治路(病)害、清乱堆乱倒,提升畅通程度;治风貌,清庭院田园,提升和美程度”为主要内容的“五治五清五提升”行动。
行动开展以来,县上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五清五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任务清单和整治重点,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也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同时,该县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乡村生活空间。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58个村庄“多规合一”规划,基本实现了有条件、有需求的发展类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的规划依据。
党原镇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五清五提升”行动以来,全镇整修林床48公里,清运垃圾50余吨,清理畜禽粪污20余吨,拆除危建63处,处理农村污水20余吨,整治田园经济带40多公里,补植行道树500余株。累计清理门前乱堆乱放300多处、残垣断壁20余处,清淤疏浚沟渠水渠12公里,清理门前菜园花园8000多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治理“新动能”
泾川县北部塬区的丰台镇将环境整治与文明乡风培育相结合,设立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环境卫生累计积分,可在积分超市中兑换生活用品、农资等物品。如今,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几年,环境确实变美了,路面、街道干净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好了,房前屋后整齐多了,一些塌房残墙都不见了,人的心情都舒畅多了……”丰台镇丰台村村民郭凤霞,一边清扫门前垃圾一边告诉记者。
“至目前,丰台镇共清理农户门前‘三堆’637处,拆除废弃房屋及残垣断壁400多平方米,清理畜禽粪污30多吨,整治非正规垃圾点18处,整修道路林床30多公里,完成行道树涂白1.2万多株;同时,利用丰台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红黑榜’7期,及时督促村组扎实整改,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丰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明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长治久美,关键要创新推行机制。该县创新实施“积分兑换超市”模式,村民可通过分类垃圾兑换生活用品。全力打造“一宅变四园”模式(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花园、菜园、果园、游园),盘活闲置宅基地320亩,有效解决农村空间利用低效问题。
同时,实施生态治理项目,通过“生态护坡+湿地净化+景观提升”模式,整治河道26公里,打造生态廊道3.2公里。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等方式,鼓励联户、联村一体化治理,推动厕所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打好顽疾“歼灭战”
田赵村村民田存郎感慨道,“以前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今年镇村干部带领群众清理垃圾、整修林场、拆除残垣断壁,如今村子里的环境变好了,大家心情也舒畅了。”说起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将深化网格化管理和刺激激励机制,重点攻克纵深区域治理难题,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不断开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局面。”红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尚坤说。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时间,统筹推进“八改”工程和“四小园”建设,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动群众2000余人次,清理垃圾471吨,村庄清洁指数提升40%。拆除违建75处,规范堆放生产生活资料268处,乡村颜值实现质的提升。
如今,在泾川县各村庄,一堆堆陈年垃圾被清理干净,一条条臭水沟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休闲广场、一处处乡村花园。
丨编辑丨韩 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