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海捞针到按图索骥,智能导航让穿刺有的放矢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9:06:00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简称“浙毕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业务主任宋美君、行政主任邹淑弢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放射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高危右肺结节患者完成贵州省首例“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高危结节紧贴胸膜 传统穿刺陷“两难”困局
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镇50岁的患者邹某到浙毕医院门诊就诊,完善肺CT及肺功能检查后,发现右肺下叶背段存在一大小直径约12mm的高危结节,门诊以“孤立性肺结节”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宋美君、邹淑弢团队经缜密评估,确认该结节位置特殊,且紧贴胸膜,如果用传统手段穿刺,可能面临结节体积微小、边界模糊,徒手穿刺易导致定位偏差。且患者需采取俯卧位,呼吸运动导致病灶位移,身体与扫描床接触面积增大,可能产生更多运动伪影,影响图像清晰度,进一步增加操作难度。胸膜穿刺风险高,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气胸或出血“两难”困境。

“GPS导航”动态追踪 “毫米级”误差破解难题
“我们可以使用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通过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肺部立体模型,智能规划最佳穿刺路径。”针对患者情况,宋美君提出使用“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
宋美君、邹淑弢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共同探讨患者穿刺方案。
术中,手术团队在导航系统实时动态引导下,为穿刺针装上“GPS定位仪”,导航系统实时追踪患者呼吸节律,动态修正穿刺针行进轨迹,避开血管,将呼吸位移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毫米级导航下,穿刺针一次性抵达目标,且未引发胸膜损伤或大出血并发症,仅有少许病灶周围出血。
患者右肺穿刺活检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肺腺癌。
区域医疗水平提升 患者“家门口”近享医疗服务
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可辅助医生制定术前精准穿刺方案,术中3D实时全程量化导航,让医生告别“盲穿”时代,提高了穿刺进针的精准度,减少多次调针的次数。
同时,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受辐射的剂量,减少CT曝光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节约手术时间。

“电磁智能导航系统主要具有微创精准定位、动态实时纠偏、多维度安全保障三大核心优势。适用于5-10毫米疑难结节,较传统CT引导穿刺成功率提升40%,能智能补偿患者呼吸运动误差,穿刺精度达毫米级,而且穿刺路径全程可视化,有效规避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宋美君介绍。
电磁智能导航系统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顺利实施,不仅填补了贵州省电磁导航经皮肺穿刺领域的技术空白,让肺部微创诊疗“大海捞针”变成“按图索骥”,为复杂肺部病变患者提供了诊断新选择,尤其为靠近胸膜、纵隔等危险区域的肺部病变患者带来福音,让毕节更多的患者无需跨省奔波即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来源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编辑 汪盈平
二审 龙艳
三审 杨国军